電商直播大行其道,游戲直播日漸式微:虎牙、斗魚求變
從穿戴式按摩儀到共享按摩椅,當代年輕人無比鐘愛電子養生,幾百上千的按摩儀說買就買,幾十塊的按摩周卡說沖就沖。
【資料圖】
而曾經風靡整個互聯網的SKG也在近兩年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幾乎家家都有一臺“哪里酸痛按哪里”的肩頸按摩儀,現在正放在房間某個角落落著灰。
而今天,這個網紅按摩儀品牌SKG母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夢徹底碎了,一邊是公司謀求上市,一邊又是實控人匆忙套現。
早在在2022年9月30日和2023年3月30日,由于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深交所曾兩次中止未來穿戴發行上市審核。
最新一次的問詢函中,關于創業板的定位、大額現金分紅及管理費用都是其問詢的重點,眼下終止上市,無疑透露出SKG的相關業績數據暗藏危險信號。
01.按摩儀退潮記實錄
“我不會買小型按摩儀,我覺得這就是智商稅,根本不能解決我的健康需求。”
“我家有個眼部按摩儀,剛用的時候新鮮了幾天,后來就想不起來用了......”
好端端的按摩儀,怎么就突然退潮了?
SKG的高光時刻在2019-2020年期間,屆時,未來穿戴已經徹底由小家電業務轉型到可穿戴設備領域,精準踩中年輕人健康消費觀,此后便瞄準職場白領,推出SKG頸椎按摩儀,場景包括但不限于辦公、居家場景。
在這之后SKG請來楊洋做品牌代言人,不斷迭代新產品,價格一路高漲,從基礎款的329元到最新款的1000元+,價格一路高漲的同時成本也在飛速飆升。
當然,此成本非彼成本。
SKG走的是當下效率最高,也是成本最高的一條道路——新媒體營銷工具。
《這!就是街舞3》、《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國新說唱2020》等,拿下幾檔熱門綜藝的贊助的同時,未來穿戴又斥重金簽下了內娛流量明星王一博。
明星代言、綜藝植入、梯媒廣告、KOL、跨界合作,品牌營銷......報告期內,SKG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2億元、2.1億元和2.15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2.93%、21.21%和 20.24%,其中市場推廣及廣告費3年累計3.83億元。
對比之下,同期研發費用僅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87%、4.76%和7.05%。
而在極大的營銷投入下,未來穿戴的營收和凈利潤也開始呈現出雙降的現象: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5.13%、6.96%和-14.62%;凈利潤分別為1.43億元、1.32億元和1.15億元,連續3年下降。
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年輕人的電子養生正在集體退潮。
同為養生穿戴設備的倍輕松,在2021年上市后,也出現了頹勢:據倍輕松2022年年報顯示,倍輕松營業收入為8.96億元,同比下降24.69%;歸母凈利潤為-1.24億元;歸母扣非后凈利潤為-1.31億元。
不是年輕人不需要電子養生,而是他們需要效率更高、更安全的養生方式。
在小紅書上搜索“醫院按摩”,三甲醫院的推拿科已經被年輕人占領,不僅價格親民,又不用擔心手法問題,一次10分鐘便能神清氣爽。
而反觀黑貓投訴上,關于SKG的投訴不下三百余條,其中多為機器出故障、脖子被燙傷、續航時間比預期短等等。
比如在使用SKG G7 PRO頸椎按摩器時,有網友反應器按摩的力度幾乎可以小到忽略不計,電子脈沖的功能會讓人頸部發紅,紅外熱敷后的脖子出現刺痛等。
除了倍輕松和SKG,整個按摩器具市場都在面臨安全問題的巨大考驗:
2022年4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針對全國10個省、89家企業和98個批次的按摩器具進行大規模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率達到37.6%,較上次抽查時上升了近六個百分點。
有網友精辟總結道:“造型和顏色雖然好看,但我不是買來看的,而是要用的呀?!?/p>
02.恐病的年輕人“信不過”科技
后浪研究所曾針對北上廣深的1422名年輕人發起了一項“年輕人恐病小調查”,并發布了《2022年輕人恐病報告》。
報告顯示,當代年輕人不敢體檢,更沒法笑著走出體檢中心,甚至有20%的人因此而感到焦慮,拿到體檢報告的那一刻比高考成績還緊張。
另外有90.58%的年輕人認為自己的身體不健康,其中30.27%的年輕人選擇購買按摩儀,便攜式按摩儀也是他們青睞的首選。
而SKG正是趕上了大眾健康+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風口,一路高走。
SKG未來穿戴的前身名為“佛山獅開生活電器有限公司”,誕生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商業氛圍濃厚,2021年順德區的上市公司共計38家,成立短短兩年便進駐了淘寶、京東電商渠道。
2012年谷歌眼鏡上市,“智能可穿戴設備”迎來高速發展,預計2025年該市場規??梢赃_到1573.1億元。
2016年未來穿戴確立了以個人與家庭健康市場為目標的戰略轉型,首款按摩儀“4098系列”一經推出便成為暢銷產品,直接奠定了企業的轉型契機,于是公司逐漸退出小家電業務,并專注于智能可穿戴業務。
目前,未來穿戴持續推出了頸椎按摩儀、腰部按摩儀、筋膜槍等大單品,按摩儀這一品類也扛起了業績重任,2020-2022年,頸椎按摩儀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6.67%、70.33%及 50.42%。
而隨著頸椎按摩儀的降溫,未來穿戴的營收開始逐步放緩,并開始向腰部按摩儀發力。
從腰部產品W7按摩腰帶的營銷宣傳中可以看出,該產品依舊是熟悉的配方,主打辦公室疲憊白領,以及商旅開車人士久坐的痛點,輕薄靈巧的外觀設計,延續了頸椎按摩儀的記憶點,但這并沒有取得很令人驚喜的結果。
2020-2022年,腰部按摩儀的營收則從2020年的100多萬元上升到2022年的大約1.9億元,營收占比也從0.12%上升到21.1%,遠不及當年頸椎儀高光時刻的一半。
同時, 在該產品擁有超過50%的利潤率面前,價格戰也是可以預想的局面,除了老對手倍輕松,飛利浦、西屋等品牌也在不斷加入,不同程度挑戰著SKG的地位。
如今打開SKG的官網旗艦店,產品已經多達8個品類,超過40余種產品,即便是在如此多元化發展后,2021年的數據來看,SKG依舊沒有產生下一個大爆款。
或許平庸化和無爆款,才是SKG未來的常態。
SKG自己也曾在招股書中羅列了自己的風向因素項,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創新風險。
SKG表示自己雖然已經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創新結果,但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公司若不能繼續保持研發創新,將會導致公司面臨因創新不足而影響市場競爭力的風險。
現階段,該行業的市場參與者逐漸增多,高毛利被不斷搶食,風口變得愈發短暫,招股書顯示,2021年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平均為52%。
而高出行業平均的領軍者倍輕松和SKG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在下降的同時,二者不約而同的開始大手筆分紅,這也是遭到深交所問詢的原因。
以2020年為例,SKG的凈利潤為1.32億元,分紅金額卻比凈利潤還多了兩千多萬,高達1.6億元,于此同時,SKG的董監高薪酬也較為你可觀:2021年董事長劉杰薪酬為680.74萬,副總經理吳文新的薪酬590.4萬。
內外憂患不斷,在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SKG若還想圓自己的上市夢,還需更多努力。
參考:
IPO終止!網紅按摩儀SKG,連續4年凈利率下滑——閨蜜財經
SKG折戟IPO,網紅按摩儀難逃“過氣命”——新浪財經
SKG折戟IPO,網紅按摩儀難逃「過氣命」——新浪科技
網紅SKG,從“人手一臺”到折戟IPO ——鋅刻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