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治理兩不誤,鄉村振興“走心”更“入心”
鄉村治理怎么干?如何激發村民積極性?在山口凌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過程中,合肥市鄉村振興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合肥鄉投公司”)持續助力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在激活鄉村經濟的同時,讓當地村民從“旁觀者”成為“參與者”,實現鄉村建設運營與鄉村治理的有機融合。
村里的變化 看得見摸得著
(資料圖片)
雖然已經90歲了,山口凌村村民、老黨員凌先興老人還是閑不下來。沒事的時候,他總喜歡在村里走走看看,自從合肥鄉投公司來到山口凌之后,道路平整了、設施更完善了,村里的景色也更美了,他打心眼兒里高興。
凌先興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1956年回到山口凌村之后,他務過農,也做過生產隊隊長,在村里頗有威望。山口凌項目啟動之初,一些村民不理解、不配合,凌先興幫忙做了許多工作。“合肥鄉投公司來這里,是帶著我們一起致富的,不論是改造民宿,還是派飯、采摘,村民們都能得到實惠。”凌先興說,村民們把房屋租出去,用來打造民宿,能收到租金,閑置的房屋也有了用武之地。不僅如此,村民自己種的蔬菜、自己腌制的小菜,也都在家門口賣給了游客,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硬件設施的建設“看得見”,軟件設施的提升也要“摸得著”。考慮到當地通訊信號差,合肥鄉投公司積極爭取四家電信運營商的支持,經過8個月的施工,總投資240萬元的山口凌通訊基站修建完成,為山口凌的鄉村振興搭建了一條致富信息“天路”。如今的山口凌,已不見當初破敗凋敝的模樣。合肥鄉投公司以鄉村振興項目試點為契機,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鄉村治理之路越走越寬闊。
家門口就業 日子有奔頭
村民們因山口凌改造項目受益,同樣,他們也是山口凌村建設和管護的主體。合肥市鄉投公司開辟了“鄉村管家”等崗位,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工作中來。
2003年,王先蘭和丈夫前往北京務工,為了照顧家,2018年回到家鄉。2020年5月,合肥鄉投公司啟動山口凌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王先蘭便將自家祖屋租給了合肥鄉投公司,用來建設鄉建學堂,自己則做起了鄉村管家。不久后,她又參加了職業經理人的培訓,現在是山口凌項目餐飲部的負責人。
不僅自己找到了工作,她的丈夫也在合肥做些裝修活兒,“公婆年紀大了,主要在村里做花草養護和綠化工作,再加上我們還有租金,整體的收入還不錯。”王先蘭說,她還會繼續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識和水平,希望工作能越干越好。
和王先蘭一樣,村民王娟和丈夫以前也在外務工。不過,因患有小兒麻痹癥,她只能從事簡單的家政工作,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得知“農家派飯”活動后,王娟第一個報了名,紅燒鳊魚、紅燒豬蹄都是她的拿手菜。“平時我就喜歡種菜、研究美食,沒想到現在成了我的工作。”王娟打心底里感謝合肥鄉投公司,也很珍惜這樣的機會。
得益于山口凌項目的建設,不僅實現了筑巢引鳳,還實現了引鳳還巢,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工作生活兩不誤。在鄉村振興這一大課題下,實現了鄉村建設運營與鄉村治理的有機融合。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