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扶辦實事 當好群眾“貼心人”——記省高院派駐床井村第一書記王劉洋
省高院民二庭法官助理王劉洋
“駐村兩年,我與群眾從不熟到熟,難忘的故事一個又一個……”8月24日,接受《貴州法治報》記者專訪時,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王劉洋介紹了他到羅甸縣逢亭鎮床井村任第一書記的故事。
(資料圖)
和其他被選派駐村的干部一樣,剛接到去羅甸縣駐村消息時的王劉洋也曾感到緊張和不安。
兩年的幫扶生活里,他從不適應到適應,從村委會到田間地頭、到群眾家中,用實際行動讓偏遠山村的村民們真切地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圓滿完成了駐村任務。
王劉洋(右一)調解村內相鄰寨子間土地糾紛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2017年7月,王劉洋從貴州大學經濟法學研究生畢業,同年10月入職到省高院民二庭。2021年5月,由省高院黨組選派,王劉洋到羅甸縣逢亭鎮納上村任第一書記。同年8月,納上村并入床井村,他任床井村第一書記。
“一天凌晨,荒田組的羅某突然打來電話,語氣十分焦急,夾帶著抽泣聲,我想肯定是遇到大事了。”王劉洋回憶說。
他一邊起床,一邊安撫羅某,詢問情況。
原來,羅某的妻子心跳突然加快、呼吸困難。王劉洋連夜駕車趕到羅某家,驅車將病人送到羅甸縣醫院。
經診斷,羅某的妻子患風濕性心臟病,醫生說再晚送來半個小時就會有生命危險,需緊急手術救治。高達15萬元的醫療費用,讓羅某全家陷入絕境。王劉洋立即聯系醫院,申請先診療后付費,同時發動周圍親戚、朋友、同事捐款捐物。最終通過努力,基本解決了該患者90%的治病花費。
為最大可能降低羅某一家因病返貧的風險,村委會還向羅某家提供公益性崗位、介紹就近務工、發展種養殖項目;為其兩個孩子申請了獎學金、助學金、聯系學校減免學費、住宿費;過年過節還送去米油衣物等慰問品。
見羅某家栽種的椪柑滯銷,王劉洋自費購買了3000元椪柑送給親朋好友,幫助羅某家挺過難關。
像幫助羅某一家那樣,兩年間,王劉洋熱心幫助過不少群眾,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任床井村第一書記的時間里,王劉洋充分利用“村社合一”融合機制,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實施產業振興,增加群眾收入,2022年實現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081元。
為群眾辦實事排憂解難是關鍵
去年,王劉洋組織在床井村種植了680畝糯玉米,當時村民們對銷路有些擔憂,他給大家作了保證。
為尋找銷路,王劉洋遍訪遵義、都勻、貴陽等地,并向省高院求助。在省高院黨組的幫助下,他多次組織法院干警團購,幾萬斤新鮮糯玉米銷售一空。
同事們支持,自己也不能讓大家失望。為保證送到大家手中的糯玉米是最新鮮的,王劉洋組織村民凌晨三點就到地里采收,天亮就裝車送往貴陽,玉米送到大家手中都還帶著露珠。
凌晨的玉米地里露水沾濕了王劉洋的衣褲,見駐村第一書記和大家一起勞動,認認真真為群眾辦實事,設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村民們干勁十足,連聲夸贊王劉洋是個好書記。
“衣褲被雨水露水浸濕,但能解決糯玉米滯銷問題,內心也是暖暖的。”王劉洋說。
王劉洋(右一)組織村民采收糯玉米裝車送往貴陽
在開展“一宣六幫”時,王劉洋是駐村第一書記;在申報項目、協調資金時,他是村干部;在填報表、報材料時,他是文書;在包組、包戶時,他是網格員;在調解糾紛時,他是人民調解員;在法律咨詢、合同把關時,他是村法律顧問;在宣傳防疫、接送村民接種疫苗、發放藥品時,他是防疫工作者;在為村內滯銷的水果蔬菜尋找銷路時,他是銷售員;在撲滅山火時,他是消防員;在推廣科學種植技術時,他是農技員……
“不懂就問、不會就學,才能更好地幫助群眾。”駐村工作督促王劉洋不斷學習,迅速成長為多面手。
為保證村基礎設施施工質量,在修建生產路、蓄水池、灌溉水渠、污水管道時,他熬夜學習水泥標號、水泥沙石配比、倒虹吸管、涵洞、堡坎等工程知識。
為使殯葬改造政策能在床井村得以推行,王劉洋結合相關政策,苦口婆心做群眾工作,設法說服村民將政策施行后首位逝者安葬在村里的公墓。后來村民們積極響應,村里有人去世,家屬都主動選擇在公墓安葬,有力推動了殯改工作在床井村落地施行。
為保障糧食安全,王劉洋帶領駐村工作隊,流轉村民220畝土地種植糯玉米、甘藍,還帶領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到省農科院挑選優良品種,學習育苗、栽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科學種植知識。
駐村兩年,床井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申請并累計獲得2854.45萬元的資金支持,共實施了18個項目,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連續兩年村集體經濟盈利超過50萬元,向利益聯結戶戶均分紅5000元;人均收入增長了42.15%;普法宣傳效果顯著,村民法律意識得到提高,未發生一起因鄰里、婚姻家庭糾紛演變的刑事案件。
兩年駐村工作練就過硬本領
駐村的兩年間,王劉洋練就了過硬本領。在與記者聊幫扶故事時,他說,兩年來,最虧欠的就是家人。因安置遭受洪澇災害的村民,他差點錯過了女兒的出生。
王劉洋始終把鄉村振興當作駐村幫扶的首要任務,把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作為日常工作的核心,把為村民排憂解難放在第一位。駐村練就的過硬本領,是他今后生活工作的寶貴財富。
王劉洋到地里幫村民挖排水溝
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王劉洋群策群力,組織成立種植秋冬蔬菜基地,群眾有了流轉土地的租金收入,還可以到基地務工,基地的收益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還在村里開設了惠民農商超市,方便村民購買農用物資,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在勞務輸出方面,王劉洋利用村里兩個木材加工廠,解決村民就業。鼓勵村民在蔬菜基地干活創收。村里每天有40-80人就近務工,抓好農業生產也能創收。
駐村工作讓王劉洋增強了政治素養、錘煉了政治品格、練就了過硬本領,還養成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從開展農村工作的“小白”蛻變成實施鄉村振興的“領頭鷹”。
原標題:《駐村幫扶辦實事 當好群眾“貼心人”——記省高院派駐床井村第一書記王劉洋》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通信板塊今日迎來調整,傳音控股跌超5.5%,通信ETF(515880)跌超3.8%,成交額超1.8億元,盤中溢價交易
通信板塊今日迎來調整,傳音控股跌超5 5%,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新易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