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丨張從輝:大山的呼喚
大山的呼喚
文/張從輝
到立秋,秋老虎便如期而至,這無疑給了還慶幸在“夏天去哪兒呢”的人們一個突然襲擊,溫度從二十幾度飆升至三十七八度。
(資料圖片)
今年的夏天,老天猶如給大地洗桑拿,時而雨時而晴,整個空氣變得潮濕而悶熱,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煩躁,直怨老天爺不耿直。這個時候突然再架在火爐上烤,那真是冰火兩重天,感覺真是有些受不了。
人們便三三兩兩,要么家人,要么朋友,來一次比往年遲到的臨時大搬遷,直往深山和大山里鉆。
我們這次去的地點叫一個黑山的地方。海拔在1200米左右,傍晚時便到達目的地,因先前已有朋友住在這兒,早已準備好了兩桌豐盛的佳肴,雖然是些農家菜,那絕對是原生態的。葷菜有筍子炒臘肉、土雞燉野蘑菇、用土豬肉炒的回鍋肉。素菜有南瓜綠豆湯、土豆泥、燒魔芋、炒土豆絲……滿滿一大桌。大家本來有些餓了,見這么好的飯菜,口味大開,忘記禮節,急忙拿起碗筷就狼吞虎咽吃起來,還一個勁地說:“好吃。”
在吃飯的過程中,主人還端出一大筲箕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玉米。大家早就聽說高山玉米好吃,雖然已吃飽了,還是禁不住嘴饞,每人拿了一個啃起來,俗話說一飽百無味,但高山玉米的“甜”和“糯”,還是讓大家吃起來有滋味。
整個山上的氣溫只有20度左右,氣溫的適宜讓大家神清氣爽。吃過晚飯,大家都沒睡意,憋悶了整個夏天,人們都想趁著夜色到院壩坐坐,到山路走走。
我們住的農家房外面有很大的一個壩子,壩子外邊有一個很大的魚塘,坐在魚塘邊,近看靜謐的魚塘倒映著漫天的星光,遠處有幾個垂釣者悠閑自得,不知是在釣魚還是在釣星星,再遠看那被霧氣氤氳著的遠山在月光下露出朦朦朧朧的輪廓。“好美的夜色!”此時大家整個心靈都變得安靜祥和起來。
一大清早,山上便傳來洪亮的吼聲,引起了山谷的回音,好似大山在呼喚,也提醒大家該起來鍛煉了。我和一路來的朋友都加入到鍛煉的隊伍,寂靜的盤山公路開始熱鬧起來。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從穿著打扮一看都是些外來“移民”,聽土生土長的當地人講,山里沒幾戶人家,百分之九十都是外地人。
更有趣的是,我們走到半山腰,竟然看到了一個自然形成的森林集市。此時,我突然想到了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寫的詩《天上的街市》,只不過那是在天上,而這是在森林里。
集市雖小卻熱鬧非凡,趕集的人都只能擠身而過。小商販們依樹搭起簡易的攤位,賣的大都是當地土特產,什么野雞、野鴨、野兔,什么土雞、土鴨、土豬肉,還有老臘肉。最多和最好賣的就數這兒的玉米和土豆了,商販們把玉米和土豆堆成一座小山,扯開嗓子吆喝“高山玉米!高山洋芋!”背背簍的、提籃子的、拿口袋的……圍在堆子前任意挑選。
我們也來了興趣,擠進人群里挑選起來,不一會兒就每樣各選了好幾十斤。正愁拿什么裝的時候,一位陌生的大姐熱情的給我們遞來兩個大口袋,我們一個勁地說謝的時候,她卻說:“都是從外面來的,不客氣。”我們有些詫異,她笑了笑說:“你們是第一次來吧,其實這大山里當地人非常少,這買東西的和賣東西的大都是外來“移民”,玉米和洋芋都是小商販從農戶家收來的……”這位大姐非常健談,說三年前就在這兒買了房子,每年夏天都要在這兒住上一兩個月。還說這兒房子便宜,一居室只要十萬左右。最后還禮節性地邀請我們到她家串門,到她家做客。看著大姐滿臉的驕傲和自豪,儼然已把自己當成當地人了,也把這大山深處當成了自己的家。
回去的時候,大家在車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現在條件好了,是可以在山里安個家了。”
作者簡介:張從輝,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大足區作家協會會員、理事。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核:馮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