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發布土地要素保障“新十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拿地即開工;在環巢湖地區探索“農舍總部經濟”“共享農房”“田園綜合體”等用地模式;實行一塊土地一個二維碼……近日,合肥市正式印發《合肥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全面啟動此項自然資源領域的重大試點。
2022年,我省獲批全國首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省,實施多項重點改革,帶來諸多政策紅利。合肥市在此基礎上發布了《實施方案》。
記者在《實施方案》中發現,合肥市提出了十項創新舉措。其中包括推行規建治一體化改革,抓頂層設計。將土地利用環節的問題反饋至規劃層面研究分析,試點重大事項由合肥市委規建治委員會專題決策,重點任務由該市土委會定期調度,日常工作納入改革清單常態化調度。建立新型產業用地政策,抓項目把關。適應產業轉型升級趨勢,細分出普通工業用地和四種新型產業用地類型(即新型工業、新型商務、科研產業、高標準廠房),加強用地精準供應。新型產業用地項目準入采取市直單位并聯會審,項目規劃預方案采取提級管理、前置審查。
在環巢湖地區探索“農舍總部經濟”
推動“收儲變收回”改革,抓末端治理。推廣“健康體檢”“土地管家”制度,抓全周期管理。探索“農舍總部經濟”,抓鄉村振興用地改革。在環巢湖地區探索“農舍總部經濟”“共享農房”“田園綜合體”等集體建設用地利用模式,支持廬江縣開展國家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解決群眾就近就業,實現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增收,保留鄉村文脈。實行“土地碼”管理,抓數字賦能。實行一塊土地一個二維碼,掃一下就能知道土地坐落、區位優勢、技術指標,從而快速傳達招商、供地政策,還能實現項目洽談、簽約、開工、利用動態的全過程監管。
注重城市功能與軌道交通設施銜接
實施“公建設施”建設模式創新,抓工程節地。強化規劃統籌銜接與工程方法創新,推行高壓線入地、變電站入公建,探索基礎設施整合布局、共用廊道,充分利用存量用地、地下空間和邊角地。鼓勵“TOD”“EOD”土地綜合開發,抓節點效益。注重城市功能與軌道交通設施銜接,探索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TOD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模式。探索生態環境為導向的EOD開發模式,修復工礦廢棄地等重點生態環境項目。深化“拿地即開工”改革,抓效能提升。探索商辦用地分割轉讓,抓庫存清理。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