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洗澡好,還是隔天洗澡好?這4個時間最好別洗澡!
進入盛夏尾聲,天氣依然炎熱,外出或者運動后回家,很多人都喜歡洗個冷水澡。但說到洗冷水澡,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冷水澡能強身健體,有人覺得很傷身。
【資料圖】
冷水和體溫之間形成的溫差,對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和皮膚都有幫助。提神醒腦是洗冷水澡的第一個好處。 冷水能夠刺激皮膚和神經系統,讓你感到更加清醒和警覺。
其次,短暫地低溫刺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更好地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到身體各部位。更重要的是,冷水還有助于收縮毛孔和減少皮膚油脂分泌,從而改善肌膚的狀況。
但九叔要在這里潑盆冷水,因為冷水澡并非人人都適合,有些人可能會越洗越傷。
1、嬰幼兒及60歲以上的老人:體溫調節功能相對較弱,洗冷水澡可能容易生病。
2、經期和孕期的女性:免疫力較差,最好不要受涼。
3、心血管疾病患者:洗冷水澡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可能誘發心臟問題。
4、皮膚敏感者:對于皮膚容易過敏或已經存在皮膚問題的人,冷水可能引發皮膚刺激或加重癥狀。
洗澡不當,大小病纏身。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要科學洗冷水澡之外,還要注意這些常見的洗澡誤區。
空腹狀態下洗澡可能會導致血糖水平下降,從而引發頭暈、眩暈、虛弱甚至昏倒,尤其是對于糖尿病患者或容易低血糖的人來說,癥狀會更加嚴重。
飯后立即洗澡可能會干擾消化過程。洗澡時,血液會從胃腸道重新分配到全身,影響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和消化功能,長期以往容易導致胃部不適、脹氣等問題。
在洗澡時,熱水或冷水都可能加劇血管擴張收縮,再加上酒精的刺激,此時心臟負擔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從而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飲酒后人的的協調和平衡能力變差,在濕滑的浴室也容易摔倒。
在運動后,血液通常會集中在活躍的肌肉組織中,受冷水刺激后,血管運動加劇,血量大量涌入肌肉和皮膚,有可能影響心臟和大腦供血,引起頭暈等不適。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喜歡緊閉浴室門窗泡熱水澡,一泡就是1、2小時。長時間在通風差且溫度高的環境,人的毛細血管會加速擴張,容易造成缺血和缺氧的問題。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一項調查顯示,18個因冠心病住院治療的病例中,有1/3是由洗澡直接誘發冠心病急性發病的。
洗澡的頻率應該根據個人體質和所處環境來決定,沒有哪個更好的說法。在夏季,一天可以洗一次。到了冬季,皮膚處于干燥狀態,此時2-3天洗一次比較好,頻繁洗澡反而會破壞皮脂膜,造成皮膚干裂。
● 洗澡建議先洗臉。考慮化妝的情況,大家可以先清潔臉部,把臉部臟東西洗干凈,然后按照身體-頭發的順序,依次洗下去。當然這個沒有統一標準,大家按照自己的習慣來也可以。
● 洗澡水溫不易過燙、時間不宜過長。洗澡時水溫建議保持在35℃左右,溫度太高容易傷害皮膚表面的皮脂膜,造成皮膚瘙癢、脫皮。還得注意不要洗太久,10-20分鐘就夠了。
● 重點清洗的易忽略部位。屁股、腋下和腳趾縫。這3個部位都是藏污納垢的好地方,長期清潔不干凈,容易招來病菌駐扎,引起一系列疾病。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胡歌深夜曬大胡子照,發文稱對不起好多人:希望對得起短暫一生
8月29日凌晨,胡歌發文稱:“我盡量我盡量我盡量保持冷靜我對不起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