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車展現場|拼價格、技術、細分市場,新能源賽道“內卷”忙
封面圖片:第二十六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宣傳欄
經歷多輪降價潮沖擊,年內汽車市場供需兩端都在向更趨理性的方向轉變。乘聯會此前預計,上半年持續增強的大幅促銷擾亂了車市正常的價格走勢,終端價格需要一段時間修復,加上二季度超強的促銷力度對下半年購車群體的消費透支效應,三季度以價換量的效果有可能減弱。結合上半年戰果,車企或將對市場預期、產品結構及新車型上市節奏進行優化調整,進入蓄力期。
8月25日,第二十六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下稱“成都國際車展”)開幕。官方數據顯示,本次車展共有129個汽車品牌參展,展出整車近1600臺,首發車型68款。新能源品牌相繼打出產品、技術、價格牌,內卷程度進一步深化;燃油車品牌加速電動化轉型步伐,陸續推出新能源產品搶占市場。雖然“價格戰”最為激烈的時點已經過去,但其仍在持續為汽車行業帶去陣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能源品牌聲量加大
與上海國際車展相同的是,在成都國際車展上,新能源品牌所處展館仍是人流量最大的區域。
本屆車展共布置了2個新能源館,理想、蔚來、小鵬、零跑、哪吒、高合等造車新勢力和嵐圖、極氪、智己、飛凡、阿維塔、歐拉、極狐、AITO、埃安、深藍等傳統車企推出的新勢力品牌悉數參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蔚小理”并未同臺競技,蔚來和小鵬的展臺集中在10號館,而理想的展臺則落地11號館。
成都國際車展10號館(新能源館)(拍攝于8月25日上午10:29)
開展期間,蔚來旗下NT2.0平臺打造的全新蔚來EC6首發亮相,新車采用最新的家族式設計語言,并且對智能駕駛能力進行升級;智己全新中大型純電SUV車型LS6開啟首秀,價格下探至30萬元以下; 全新阿維塔11鴻蒙版首次公開亮相,其搭載深度定制的鴻蒙座艙及華為高階智駕系統ADS 2.0,售價30萬-39萬元;極狐考拉正式開啟預售,新車共推出4款車型,預售價13.38萬-17.18萬元,將于九月中下旬開啟上市交付;理想公布其首款純電MPV理想MEGA將于今年12月發布,并于次年2月開啟交付;小鵬、極氪、零跑、哪吒等品牌也攜全系產品參展。
自主新能源品牌比亞迪所處的3號館同樣是本屆車展的熱門展館。展會首日(8月25日),比亞迪接連發布對標特斯拉Model Y的B級獵裝SUV宋L,并開啟海洋網中型混動轎車海豹DM-i預售;旗下專業個性化品牌方程豹正式發布首款戰略車型豹5并開啟新車盲訂,盲訂價格為30萬-40萬元;高端品牌仰望首次面向公眾開放仰望U8豪華版座艙內飾。
另外,東風旗下猛士品牌的首款車型猛士917、長城魏牌旗下新能源MPV車型高山DHT-PHEV都獲得了吸引了諸多參展觀眾前去一探究竟。無論是轎車、SUV、MPV還是其余更為細分的市場,盡管部分登陸成都國際車展的新能源車型此前已在上海車展亮相,但相較于燃油車,新能源車的市場討論度依舊更高。
寶馬“領跑”德系品牌,日系品牌人氣漸失
在一眾海外車企及合資車企中,德系車企一直跑在電動化轉型的前列,而寶馬則跑在德系車企前列。
本屆成都國際車展上,寶馬與凱迪拉克、沃爾沃、林肯、捷尼賽思及英菲尼迪共處整車館14號館(整車館)。一口氣推出純電動BMW iX1、純電動BMW i7 M70L、全新BMW M760Le、BMW XM Label Red限量版以及BMW XM 50e這5款新能源產品的寶馬無疑是該館最具人氣的存在。涵蓋前述新發布車型與年內即將發布的寶馬i5在內,寶馬今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1款純電產品,覆蓋幾乎所有細分市場。
寶馬新車發布會現場
梅賽德斯-奔馳在本屆車展期間帶來3款新車,分別為全新梅賽德斯-AMG SL 63敞篷跑車、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GLE轎跑SUV以及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GLB SUV,三者的建議零售價(區間)分別為199.98萬元、84.38萬-94.78萬元、31.19萬-36.79萬元,覆蓋三個不同的市場。
而奧迪雖未發布新品,但據上汽集團旗下高端智能純電品牌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在車展上透露,就上汽與奧迪合作開發電動化車型一事,雙方已簽訂諒解備忘錄,相關團隊正快速推進工程研發、市場調研、產品定位、造型等工作。
二線豪華品牌方面,沃爾沃在成都國際車展開展前一天(8月24日)宣布推出純電MPV車型EM90,該車計劃于今年11月12日全球首發,并將同步開啟中國大陸地區的預訂。林肯則攜全新一代航海家混動版參展,新車標配2.0L雙噴射渦輪增壓發動機,可輸出最大功率207千瓦,最大扭矩可達407牛?米,在此基礎上增加電驅動系統,WLTC工況下續航1129公里,油耗每百公里6.64升。
在主流日韓系車企中,韓系車企起亞“力壓”一眾日系車企,成為唯一在本屆車展上發布純電新產品的企業。
作為起亞首款在中國首發上市的戰略車型,起亞旗下全新純電動SUV EV5正式開啟預售,官方預售價為15.98萬-22.98萬元,瞄準競爭最為激烈的大眾化市場。
而日系品牌新能源轉型乏力似乎已經是行業內老生常談的話題。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并未在本屆車展上發布新的新能源產品或公布電氣化轉型最新進展,三菱甚至并未參展。在媒體日當天,可以較為明顯地感受到日系品牌展臺的人流量遠不及新能源品牌。
11號館(新能源館)與1號館(整車館)人流量(圖片均拍攝于上午9:25許)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今年1-7月,主流合資品牌NEV累計零售銷量約為19.3萬輛,同比增長20.7%,與自主品牌31.1萬輛的累計零售銷量差距較大,增幅也不及自主品牌超30%的水平線。同樣是在華極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合資品牌,德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搶占賽道的速度顯然已經無法補足日系品牌轉型乏力帶來的銷量缺口。
成都國際車展折射出汽車行業的發展現狀。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勢頭保持強勁;而對于企業而言,要想闖進“決賽圈”,就要先駛入賽道。
文內圖片來源:藍鯨財經記者拍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