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個社區打造了個家門口的紅色教育基地
(資料圖片)
“這個是我們自己的飛機!”“哇!C919好颯呀!”“我知道!神舟是送人的,天舟是送貨的……”8月16日,芙蓉區軍區社區(魚水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樓,參觀展覽的小朋友圍在講解員身邊,看著長廊上的介紹圖和照片,發出陣陣感嘆。
長期以來,長沙市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提質工程,期間亮點頻出,就像軍區社區依托片區資源打造的“家門口的教育基地”。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芙蓉區軍區社區立足區域特色,打造具有“軍字”特色名片,堅持將傳承紅色文化與開展志愿服務有機結合。通過社區黨史軍史館、百年黨史長文化墻、國防教育長廊進行紅色教育。
近些年,軍區社區先后開展了“老少共筑中國夢”“共話魚水情,歌頌新時代”等主題活動,還舉辦了“共話魚水情,歌頌新時代”“矢志強軍夢”等文藝匯演活動,打造了紅色文化教育、“戎裝少年”青少年國防教育、“暖心人物志”等一系列具有社區特色的文明實踐品牌。
除了紅色展館,軍區社區的魚水書院也深受社區小朋友們喜愛。社區一樓,八一路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曾瀚銘正坐在座位上閱讀《笑貓日記》,帶著他來的劉奶奶告訴記者:“有時候他想看的書家里沒有,我就和他說到書院來。這里的書種類多、還可以和別的小朋友搭個伙……”曾瀚銘的背后,還有許多小伙伴或坐或站在讀書角里,捧著書讀得津津有味。
讀書會、做手工、節日科普……平日里軍區社區活動豐富多彩,恰逢暑假,各式志愿活動應接不暇。魚水書院直播間,小小“主播”們對著鏡頭展示自己,為大家講述紅色故事。負責人介紹,鼓勵孩子們面對鏡頭,既是鍛煉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是為了鍛煉孩子們的臨場反應,再一個是在傳播紅色故事的同時,孩子本身也能接受到熏陶和教育。現場家長告訴記者,多虧了社區提供的機會和平臺,孩子多了學習和展示的渠道。
據了解,軍區社區文明實踐站始終秉承“人民至上”的服務宗旨,緊扣群眾需求,著力于問需于民,力求重塑新時代“魚水”關系,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打通凝聚人心的“最后一公里”。
瀟湘晨報記者鄧力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