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怎么建?院士專家這樣說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實習生?張琦
近日,國家公園智慧林草天空地林草感知監測系統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第一次采用高通量衛星進行監測畫面實時傳輸,在國家林草局指揮中心第一次接收高通量衛星傳輸的實時畫面。
(資料圖片)
智慧化的高精尖設備,正“上天入地”在國家公園顯神威。在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國家公園監測首席專家李德仁,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歐陽志云等生態環境領域院士專家為科技管護國家公園、科學布局國家公園建言獻策。
智慧國家公園建設將帶來新機遇
李德仁表示,2022年,武漢大學與立得空間股份公司深入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進行科考。同年6月,格拉丹東智慧林草感知與衛星通信網絡系統項目啟動,在格拉丹東區域部署了一套超遠距離高清動物監測儀、高通量衛星等設備,實現了對旗艦動物、冰川及水源的實時感知監測。
李德仁介紹,林草感知監測的總要求包括大范圍、規律性、周期性監測;區域間結果可定量比較;監測結果可靠、可回溯天空地一體化;提高預警、快速響應能力;提升綜合數據采集和信息核實能力;加快基礎平臺建設等方面。國家公園智慧林草一體化感知監測設計包括實景三維高精地圖底座的一張圖+天空地傳感網/物聯網實時感知的一張立體監測網+一個智慧林草運營與管理平臺+包括森林防火、巡護管理、水氣監測等在內的N個應用,形成一套標準規范體系和技術保障體系。
展望遙感智慧感知監測技術在國家公園中廣闊的運用前景,建設國家公園天空地一體化林草遙感智慧感知監測系統意義重大,條件成熟,勢在必行,且能夠極大提高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改善當地民生;同時,國家公園按照“天空地一體化感知監測+數字孿生”的技術路線進行建設與管理,有助于達到世界先進的治理水平,以期打造國家公園的“中國名片”;武漢大學與立得空間股份公司在天空地林草遙感智慧感知監測的技術和人才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將全力支持國家林草局牽頭啟動我國天空地一體化林草遙感智慧感知監測系統和國家公園智慧運營腦建設。
“我們相信遙感監測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必將為我們國家公園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智慧國家公園的建設帶來新的機遇和新的變化。”李德仁坦言。
開展全國國家公園空間布局研究勢在必行
歐陽志云在論壇上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全球動植物約有1/4受威脅,物種滅絕風險比歷史平均水平高數十倍至數百倍。建立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是遏制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策略之一。
歐陽志云說,自1872年美國建立第一個國家公園以來,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建立了約3000處國家公園。我國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生態系統類型多、結構復雜,物種高度豐富。特有屬種多,有40%以上的高等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區系起源古老,栽培植物、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親緣的種質資源豐富,這不僅是中國的財富,更是全人類的財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所以開展全國國家公園空間布局研究是構建科學體系、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的國家公園體系的科學基礎和依據。”歐陽志云說。
歐陽志云表示,根據項目分析,還有國家公園的布局研究,他們考慮了幾點原則,即科學性原則,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應在系統評估我國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與自然景觀分布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國家代表性原則,國家公園內應擁有國家代表性的生態系統與自然景觀,或是物種豐富度高和珍稀瀕危動植物集中分布的區域;原真性原則,國家公園保護的范圍應仍保留有較高比例的自然性,受資源開發利用等人類活動影響較小;完整性原則,每一個地區至少建設一個國家公園,同時每個國家公園在面積上能保障珍稀瀕危動植物的繁衍生息。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樓市大消息!這個東部城市宣布:全面取消限購限售!所有商品住房不再限制轉讓,不限購房套數,指導商業銀行調整存量個人房貸利率...
樓市大消息!這個東部城市宣布:全面取消限購限售!所有商品住房不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