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培訓班,走向大自然
與圖書近距離接觸,親身體驗收銀員、值班經理、圖書管理員、文明勸導員等角色,參與書花搭建、圖書推薦、退貨流程等實踐內容……暑假期間,來自重慶市沙坪壩區的20名小學生穿上圖書管理員的黃色背心,走進重慶新華書店沙坪壩書城,化身“小小圖書管理員”,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職業體驗活動。活動結束后,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領取“薪酬”,換來美味的午餐。
像重慶市沙坪壩區一樣,今年暑假全國不少地方打出“組合拳”,通過開放活動場所、提供托管服務、開展特色活動等方式,想方設法讓孩子度過一個多彩暑假、安全暑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示意圖
暑假,“托”起來
“去年假期在家,爸爸媽媽忙家務,根本顧不上給我過生日,今年在幼兒園還能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生日,這個假期真的太開心了。”
暑假里,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東城幼兒園里歡聲笑語一直此起彼伏,暑期托管班的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今年進入暑期第一天,東城幼兒園迅速組織全體教師開展“雙進”家訪活動,在宣傳暑期防溺水工作的同時,詳細了解孩子暑期監護人情況,動員收集暑期托管意愿。在了解到120余名孩子因家長務工等情況無人監管時,該園組織開展暑期托管活動,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愛好開設了4個托管班。臨近托管結束,老師們還為幾名生日在假期的孩子準備了集體生日會,為他們暑假生活增添一份快樂。
“這么長的假期,還是把孩子放到幼兒園里是正確的選擇,孩子玩得開心,我們家長也放心!”一名家長由衷地表示。
8月15日,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瀟浦鎮德智幼兒園暑托班的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懸掛鳥巢。當天是首個全國生態日,該幼兒園舉行“掛巢引鳥”活動,以實際行動愛鳥護鳥,保護生態家園。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田如瑞 攝
炎炎夏日,為了切實解決暑假期間家長帶娃難題,不少地方都各出“高招”。
為切實破解小學生暑期“看護難”,去年暑假,河北省石家莊市率先在全省開展了小學生暑期免費托管服務。今年,該市在去年25所試點學校的基礎上增加到30所。也是從去年起,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總工會采取“開辦暑假愛心托管中心+舉辦職工子女公益夏令營”的模式“雙管齊下”,以既“托”又“管”還“教”的方式,真正讓孩子在假期有處去、有處玩、有處學。
今年暑假以來,每天早晨8點,廣東省肇慶市高新區外賣騎手尹北斗把6歲的兒子送到新業態職工子女暑期愛心托管班后,就安心開始自己一天的忙碌工作了。
“這個暑期,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和安全了,還不用花一分錢,真的很暖心!”尹北斗說。
為幫助新業態群體解決子女暑期“看護難”問題,今年肇慶市高新區總工會首次開設以貨車司機、外賣員、快遞員等為主體的新業態職工子女暑期愛心托管班,通過打造特色專屬托管服務模式“托”起新業態職工子女的多彩暑期生活。
暑假,“玩”起來
栩栩如生的小魚、向陽而生的向日葵、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得益于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開展的“童伴媽媽”項目,7月24日在湖北省竹山縣麻家渡鎮營盤河村“童伴之家”里,在“童伴媽媽”的指導下,孩子們把一塊塊小小的石頭創作成了令人稱贊的石頭畫藝術品。
“每一塊石頭的形態都不同,不同形狀、不同底色的石頭,如何確定創作內容?孩子們在無限創意中讓冰冷的石頭會說話。玩中畫、畫中玩,體驗勞動和成功的快樂。”“童伴媽媽”介紹安排孩子創作石頭畫的初衷時說。
今年暑假期間,大學生志愿者來到共建學校江蘇省如皋市丁堰鎮劉海幼兒園開展“手繪鄉村 青春行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志愿者通過漫畫的形式將學校平面圖繪制在墻上,用畫筆點綴了鄉村幼兒園。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徐慧 攝
今年暑假,該地區“童伴之家”精心開展防溺水、石頭畫創作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讓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擁有精彩、歡樂、充實、健康的假日生活。
幾根纖細的柳條,快速游走的手指,不到五分鐘,一個精致的柳編葫蘆就誕生了……這是8月11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課堂上發生的一幕。當日,臨沭縣相關部門邀請柳編藝人來到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進行非遺文化教學,許多學生都見證了這樣的柳編“絕活”,并親自動手嘗試柳編。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的柳編藝人逐漸轉行,柳編這一古老的手藝也瀕臨消失。”國家級非遺項目、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沭柳編)代表性傳承人楊進邦說。當地教體部門希望通過邀請這些老藝人假日里現場“傳藝”,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這些手藝,并將其傳承下去。
“老師我也想試試”“老師我也要”……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小海鎮愛心暑托班,來自江蘇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為孩子們演示神奇的造紙術。孩子們聽從老師的指令,先將紙漿慢慢混勻,再進行打撈,最后在上面鑲嵌貼紙后曬干,通過動手實驗體驗造紙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
8月18日,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城東小學教師組織暑托班的學生開展竹編工藝學習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竹編工藝和傳統文化的魅力。該校立足于學校屬地竹林特色,開展“一校一品”和校園文化創建工作,通過各項竹文化活動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生活。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田園園 攝
8月14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中小學生暑期公益課堂開課。在霍邱縣文化館多功能活動室內,47名中小學生認真參與名為《用心吐字 用愛歸音——講好普通話認真讀好書》的首堂公益課。朗誦課程以推廣普通話為主題展開,活動采用問答互動的形式,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為了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當地為青少年精心設計了為期5天的活動,包括“朗誦的技巧與方法”“大咖閱讀分享會”“常見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快樂學習,幸福成長——暑期心理加油站”等多個主題。
“這次‘七彩假期’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以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平臺,由專業的志愿者老師進行專題授課,通過豐富多樣的學習培訓活動,讓孩子汲取知識、收獲快樂。”霍邱縣文化館館長姜麗紅表示。
暑假,“走”起來
讀萬卷書,還須行萬里路。暑假,正是行走的好時節。
7月24日,在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峨山鎮的“四好農村路”上,繁昌區繁陽鎮城關一小的學生們在騎行晨練,享受暑假清晨的時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肖本祥 攝
暑假期間,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組織師生走進大運河施橋船閘,探秘大運河水利工程,感受運河文化。在講解員帶領下,師生參觀了閘道,觀看了船舶過閘全過程,了解閘門控制、內灌泄水、水位升降等航運知識,并在“新時代,新航運”短片中了解航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吳王夫差開鑿邗溝,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明清漕運更是揚州繁榮的‘生命線’……”輔導員老師的娓娓“科普”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揚州因運河起、因運河興,沒有大運河,就沒有揚州的繁華。今天我參觀了施橋船閘,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站在宏偉的船閘橋上,眺望美麗家鄉,我們心中是震撼,是驕傲,更有憧憬!”學生周馨怡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在山東省單縣,單州小學開展“交通安全伴我行”紅領巾志愿者暑期活動,少先隊大隊部利用暑假組織紅領巾志愿者開展交通安全文明勸導活動。帶隊輔導員和交通警察一起帶領紅領巾志愿者維護十字路口交通秩序,向行人宣傳普及文明出行法律法規,并向遵守“一盔一帶”的電動車騎手、摩托車車主發放反光標貼等,為單縣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暑假以來,江蘇省東海縣公安局積極會同鄉鎮、社區派出所黨員民警成立“警爸、警媽”暑期公益托管班,組織留守兒童開展“綠色·體驗”為主題的“綠色夏令營”活動,留守兒童通過參加“繪畫家鄉、體驗農耕、采摘果品”等活動項目,培養留守兒童牢固樹立愛黨、愛人民、愛勞動的良好品德。
進入暑假以來,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公安局積極會同鄉鎮、社區派出所黨員民警成立“警爸、警媽”暑期公益托管班,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綠色·體驗”為主題的“綠色夏令營”,參加“繪畫家鄉、體驗農耕、采摘果品”等活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張玲 攝
在“雙減”政策指引下,這個暑假孩子們不再埋頭做題,而是玩起來、動起來,參加培訓的少了,參加多彩課程與戶外活動的多了。
“假期是孩子休息調整、自主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家長與孩子親密接觸、共同成長的最佳時機。孩子的成長過程僅有學校教育和課本知識遠遠不夠,需要實踐和鍛煉的東西太多,需要認識和接觸自然、探索和認知自我。”如今暑假臨近結束,教育部和中國消費者協會對學生家長的提醒言猶在耳:不盲目安排學生參加培訓,讓孩子們擁有健康安全、充實快樂的暑假。(統稿:中國教師報記者 黃浩 供稿:通訊員 趙杰昌 許接英 陳明 朱本雙 王玉齊 王久平 劉麗麗)
文章來源:《中國教師報》2023年08月23日第2版 版名:新聞
圖片來源: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包圖網
本文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聯系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期編輯:莊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