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大蕭條,全國停擺社會混亂,對我國有什么啟示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上個世紀初,剛經歷了一戰狂攬財富的美國,在所有人都做著繁榮美夢的時候,突然從天堂跌落地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底層百姓別說買面包,連喝水都買不起水,而那百分之一的富人卻拿著錢瀟灑全球。
經濟暴跌之下,美國到底經歷了什么?我們又能學得到什么?
美國高速發展
1929年的美國,股市崩盤、工廠倒閉,幾乎就是全人類史上經濟倒退最嚴重的一次。通過這次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我們以史為鑒,審視自身。
就在大蕭條之前近十年時間,是美國股市最巔峰的時候,那段時期大部分股票增長都超過了一倍。
當時的美國,即便是普通民眾,都可以毫無顧忌的購買股票,因為不管你買了哪只股票,結果都是暴漲。
而要說美國股市飛漲最受益的人群,莫過于股票經紀人了。股票推銷在今天是一個風險系數很高的職業,但在那個時候,你可以肆無忌憚的推銷任何股票。
到了最為恐怖的時候,美國甚至掀起了一陣貸款買股票的熱潮。
由股票經紀人從中運作,股民使用一成保證金,就可以拿到九成的銀行借款,再將這些錢全部投到股市,期待只增不減的股市,回饋給他們更多的利益。
但對于股市來說,以借款形式的大量資金涌入市場,產生了大量泡沫。
與此同時,股市的泡沫反作用給銀行,人們已經不滿足普通貸款,開始尋找投資信托機構,從1927年之后連續三年,信托機構幾乎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增加。
當一切事情朝著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經濟泡沫已經淹沒整個美國,政府甚至計算不出廣大民眾身上背負著多少倍的杠桿。
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美國,最終拜倒在經濟上,1929年的美國股市,已經不僅僅是生財的投資行為,而是變成了一種純粹的投機倒把。
股市的病態發展是美國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但深究其核心原因,是社會生產力與消費力的矛盾。
馬克思曾明確提出,資本主義的衰敗的必然的。因為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資源掠奪,資本家壓榨勞動人民的剩余價值,以獲得更高的產能。
當資本方的產能會超過民眾消費能力,導致整個社會的經濟行為受到抑制。這時候資本逐利的負面效應再一次顯現,資本家寧愿將過剩的產能白白扔掉,也不會將其回饋社會。
工廠一刻不停的生產,但普通民眾卻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工廠效益下降,資本家就一邊將多余的商品銷毀,另一邊變本加厲的壓榨工人。
老百姓生活條件下降了,股市泡沫難以為繼,大量資產紛紛撤出股市,股票大跌,無法從股市收回資產的民眾和小微企業紛紛破產,貧富差距無限拉大。
美國經濟瀕臨崩潰邊緣,不論是普通民眾、商人還是美國政府,都已經隱隱察覺到事情不對,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政府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過去的十年,美國政府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信奉18世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理論。
相信不論是個人經濟體還是國家經濟環境,都處于看不見的手的操控之中。只要順應經濟發展規律,不需要任何干預措施,經濟發展就會走向正向道路。
可美國政府有些過分沉浸在現有理論體系之中,也被不到十年的經驗蒙蔽雙眼,當經濟危機初出端倪,美國政府仍然沒有任何反應,而當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一切都來不及了。
股市崩盤,經濟停滯,企業停擺,美聯儲匆忙應對,多次下調利率,將企業融資的成本降低,希望以此再次贏得全美、甚至全球資本家的青睞。
可即便如此,美國的貼現利率也維持在很高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全世界已經被美國發生的一切嚇住了,人們戰栗著看著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如泰坦尼克一樣轟然倒塌。
美國政府彷佛也被眼前的景象嚇到了,因此,當危機發生之時,政府匆忙之下,做出了更加錯誤的舉動。
可怕的大蕭條
1930年,胡佛總統通過了關稅法案,提高了近千種商品的關稅,此舉打壓了國外企業,但問題在于,美國的經濟問題完全和國家企業的競爭沒有任何關系。
關稅法案除了讓各國紛紛提高對美國產品的關稅之外,沒有任何正面作用可言。
市場的崩潰也讓美國政府感覺到危機,由于此前沒有任何應對經驗,美國政府慌亂之中的下一步居然是保全自己。
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優先提高的政府的之處,可能美國人認為,如果政府都難以為繼,整個國家就更沒有希望了。
此時我們更全面的看到了,美國上下的利己主義。一個國家的核心應該是人,是普羅大眾,而不是自居管理者的政府,追求財政平衡的美國,只能讓社會變得更加蕭條。
美國最后的錯誤決定,就是停止現行的貨幣政策。當然這點并不是當時美國能控制的了,股市崩潰的一大原因,就是美元的過度發放,要想制止泡沫的繼續出現,政府只能限制發放貨幣。
貨幣政策的改變,讓美國金本位導向發生變化,黃金再一次成為全球最穩妥的投資項目,美元則被無情拋棄,此時的美國已經無力回天。
如今的人們很難想象當年的大蕭條有多么恐怖,對于經濟危機,可能很多人只有對2007年的全球次貸危機有印象。
作為二戰之后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梯隊的國家,美國的發展被大多數國家當作模板和目標。
可能并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復制美國的輝煌,但研究美國的發展一定是有益處的,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但頗為諷刺的是,美國在發展經濟上沒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倒是有很多發人深省的教訓。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技術發展帶來經濟的飛速發展,由機械代替手工生產,美國制造業效率大幅提升,隨之帶來汽車、機電、建筑等行業的空前發展。
制造業一度成為美國的支柱產業,讓美國制造業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增長了近一倍。美國民眾的薪資也從1920年的433.2美元,提高到1929年的515.2美元,增幅高達20%。
這里肯定會有人提出疑問,十年工資漲幅20%,這樣的額增長似乎并沒有那么耀眼,但這里說的并不是個人工資增長,而是全社會的工資增長,這可是一個極其龐大的體量。
產業發展的順利,讓整個社會的資產環境十分向好,1920年美國的短期借貸利率是8%左右,可到了192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2%。
極佳的營商環境,配合美國金本位的制度,讓大量投資者來到美國投資,甚至將手中的黃金置換為美元。
黃金是人類經濟歷史上十分特殊的存在,至今都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但在1929年的美國,將黃金換成美元是最明智的舉動。
這是因為美國當時大量增發貨幣,加上蓬勃發展的產業為貨筑基,配合商業信貸的發展,投資者能夠用不多的本金,拉動高額貸款,快速形成投資規模。
以制造業為基礎,吸引全世界的投資者,讓美國經濟快速進入繁榮期,最終的結果就是美國股市迎來前所未有的牛市。
但如果拿美國大蕭條和次貸危機對比,我們能夠看到大蕭條的恐怖之處。
大蕭條和次貸危機都是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宏觀角度來說,這都是美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
美國一直都是全球金融體系最發達的國家,這兩次經濟危機也一直被世界各國奉為負面典型。
不論是大蕭條還是次貸危機,二者都是經濟危機,因此在危機根源、發生過程和作用領域,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二十世紀二十代年,是美國的新時代,而2007年,也是美國解決完中東恐怖危機的喘息之年。
兩個時間點都是美國大力發展經濟的關鍵時期,美國經濟一片光明的同時,隱藏著居民高額負債和超低儲蓄的隱形危機,兩次經濟危機都是經濟泡沫造成姑股市崩盤。
次貸危機
我們能夠看到,2007年的次貸危機讓房地產業遭受重創,經濟周期性下滑、貨幣政策影響,最終導致房價暴跌,大量背負放債的居民無法償還房貸,違約現象層出不窮。
有了大蕭條的經驗,早在2004年,美國就嗅到了危機,因此美國政府連續加息17次,就是為了弱化房產泡沫的影響。
但最終仍然有部分地區的房價下降超過20%,新房銷售額也不容樂觀,僅在2008年12月就下降了15%,當季銷售額更是美國自1963年的最低。
除此之外,次貸危機讓美國金融市場縮水15萬億美元,2008年美國GDP創下1946年以后的最低,連續四個季度經濟負增長,是二戰之后最差表現。
次貸危機讓今天很多人都心有余悸,但仍然比不上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一半恐怖。
首先在持續時間上,就根本不是次貸危機可以比擬的,大蕭條總共持續的43個月,美國作為當時最大的全球經濟體,仍然用了長達三年的時間,才從這場危機中緩過來。
在大蕭條之后的一年時間里,美國GDP下降四分之一,物價以每年10%的速率下降,國民收入從1929年的810億美元,到了1930年直接變為了680億美元。
四年時間,美國工業產值下降了一半,粗略估計,至少有十萬家企業破產,失業率更是達到了恐怖的25%,幾百萬人流落街頭。
如今的我們怎么可以想象,每四個青壯年中,就有一個沒有工作。
大蕭條也造成了全球性的恐怖后果,1931年,維也納最大的銀行懟外宣布受美國影響,徹底喪失全部償還內部貸款的能力,雖然這并不意味著該銀行會就此倒閉,但也導致了歐洲的全面恐慌。
四個月之后,英國放棄了金本位制度,在之后的兩年內,全世界各個大國都追隨其后,以規避經濟危機。
但這對于經濟危機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實體經濟直接陷入半癱瘓狀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倒退二十年,工業生產力下降近40%。
最令全世界為之震撼的是,本質上1929年美國大蕭條并沒有順利結束,如果任由其自發性發展,全球都可能會遭遇經濟體系崩盤。
我們經歷的2007年次貸危機,在幾年之內經過各國政府的努力,將損失降到了最小,并在之后的幾年里經濟快速復蘇,美國甚至因為科技發展迎來一波經濟快速增長。
但1929年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了,經濟危機發生后,不管美國做什么,都無法阻止全球經濟滑坡。
在美國之后的宣傳中,新上任的羅斯??偨y摒棄資本主義教條,創造性的提出調整、復興、救助三大目標,強力干預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遏制經濟倒退。
羅斯佛大興基建,由政府主導,讓全國工業和建筑業重新投入使用,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建設,不僅平衡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也讓美國基礎建設得到長足進步。
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羅斯佛上任之后,美國經濟確實得到了緩解,但我們悲觀的發現,羅斯佛在其中雖然起到了重要作用,卻并不是遏制大蕭條的主要原因。
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帝國主義、軍國主義泛濫,資本主義世界各國政府都不具備美國那樣的經濟底蘊,只能選擇強有力的集權強行扭轉敗局。
而這直接造成德國和日本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內核下得軍國主義,依靠掠奪別國資源,以換取本國內部經濟穩定。
從這個角度來說,是美國大蕭條引發二戰也不為過,更離譜的是,美國在二戰之后做了什么呢?
美國直接化身山姆大叔,成為全球得軍火販子,依靠四處售賣軍火,美國居然成功消化調了多余得產能,讓國內工業體系重新運轉起來,毫無疑問,最終吃下經濟危機惡果的是亞非拉的落后封建國家。
如果沒有二戰中美國四處興起的軍火生意,不論出現多少個羅斯佛,建造多少個胡佛大壩、田納西水壩和布魯克林大橋,都無法讓美國安然度過大蕭條。
如今的中國,正是在高速發展的時代。進入從計劃經濟,進入到現在的全球化時代,似乎經濟成了發展核心。
而美國曾經的遭遇,無不告訴我們,不要盲目的隨波逐流。要對經濟的發展,有更加全面的考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