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新村共享“葡”天蓋地的甜蜜
(資料圖)
志愿者在小院幫忙采摘葡萄。 記者 王可攝
本報訊(記者 王可)夏秋之際,在蘇州市清塘新村,郁郁蔥蔥的枝葉下,一串串“綠水晶”掛滿枝頭,非常吸睛。清塘新村居民金麗亞家小院內種植的葡萄進入成熟收獲期,23日下午,社區志愿隊的志愿者顧瑞英、湯夢蕓,新村物業辦的葛介付、周金發幫忙采摘、裝袋,小院里呈現一派忙碌景象。喝茶閑聊、分享果實……葡萄成為居民們普遍的文化認同,葡萄架下有著蘇州人最家常、最溫暖的記憶。
無心插柳柳成蔭。據葡萄樹的栽種者金麗亞介紹,起初種樹為的是遮陽擋熱,根本沒想吃。如今,原本只想要“蔭”的金麗亞卻意外實現了“葡萄自由”——目前這棵葡萄樹已經超過二十年樹齡,每年至少能結出七八十斤的葡萄。“夏天的時候,葡萄葉長出來,遮陽擋熱;等到秋后,可以吃甜葡萄,等葉落了,陽光又能正常照進來,還我們采光。”葡萄樹在金麗亞家里演繹著四季的“功成身退”。
“剛開始種下的時候,樹干就跟筷子一樣細,沒想到現在長勢這么好,足足占了半個院子。”種葡萄的過程繁瑣,從挖穴育苗、水分管理,到搭架引蔓、整形修剪,每個環節都需要十足的耐心。金麗亞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著葡萄樹,對它有了很深的感情。
“今年,葡萄雖然成熟得晚,但它的甜度一點不比往年差,而且個個飽滿,看著喜人。”經過多年精心照料,長得像手臂一樣粗的葡萄樹每年都會掛滿碩果。每到豐收期,金麗亞都會給鄰居送些葡萄。今年葡萄格外甜,她想到了社區幾位結對的困難老人,因為自己腿腳不便,便拜托社區志愿隊和物業辦,一起幫忙采摘葡萄,分送老人。“大家都是相熟的老鄰居,送去親手種植的水果,給他們嘗嘗,綠色無污染,大家吃著也放心些。”金麗亞樂呵呵地說,能同大家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是件無比高興的事。此時窗外的葡萄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好似在為她鼓掌。
“我們通過葡萄樹的文化符號把大家聚集起來,拓寬和延伸‘葡萄’的內涵,持續助力基層治理。”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線上線下:公司移動信息服務業務的客戶覆蓋金融、互聯網、電子商務、零售商貿、快遞物流等企業短信需求的相關行業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8月25日訊,有投資者向線上線下提問,公司有沒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