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辦實事 北大口腔醫院以“唇腭裂患兒及家庭社會工作模式”幫助唇腭裂患兒
8月28日,北京市衛健委召開“學思想、護健康,推動首都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系列之醫務社工專題媒體溝通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一段時期的探索,本市醫務社工相關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開展醫務社會工作的醫療衛生機構已有101家,其中三級醫療機構54家,較2019年增長184%;全市共有醫務社會工作者306人,其中三級醫療機構194人,較2019年增長131%。
據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江泳介紹,該醫院在2022年啟動了醫務社會工作,現有醫務社工2人。針對院內唇腭裂患者多,患兒和家長心理支持需求高的問題,結合主題教育為民辦實事工作,醫院探索建立了以醫務社工主導,多部門多學科協作,“唇腭裂患兒及家庭社會工作模式”,通過全流程主導、多資源參與,切實為患兒及家屬解民憂、辦實事,促進身心康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提供心理支持和暖心幫助
使病房充滿溫情
“唇腭裂患兒及家庭社會工作模式”如何惠及患兒和家長?江泳介紹,唇腭裂患兒入院前,醫務社工邀請家長加入微信群,告知住院注意事項,答疑解惑,幫助其順利住院。住院當天,通過問卷調查和面對面交流,第一時間掌握患兒及家長的心理狀況、困難需求等,及時提供適宜的心理疏導和幫助。除了術前指導、術中溫馨陪伴、術后正確喂養及護理、心理疏導外,還提供個性化的幫助。
例如,今年5月,北大口腔醫院收治了一位患有腭裂的5歲小女孩,孩子母親去年底剛去世,和爸爸相依為命,家庭欠有大量外債。因缺乏母愛和說話言語不清,孩子自我封閉,心理問題比較突出,孩子爸爸十分焦慮。醫務社工了解情況后,及時給予父女倆心理上的支持和疏導,生活上的悉心照顧,術前術后的指導、幫助和暖心陪伴。醫務社工還在院內征集志愿者做孩子的“云媽媽”,彌補孩子缺失的母愛;在“愛心公益交流群”募集衣物和學習用品。出院時,孩子和爸爸對醫務人員感激不盡。
創造和諧人文環境
病房變成醫患交流小課堂
在醫務社工的號召下,北大口腔醫院的職工紛紛捐獻圖書,建立起唇腭裂病房圖書角,目前在冊書籍400余本,患兒和家長可隨時取閱。醫院還招募大學生志愿者,開展“閱讀繪本,分享故事”小組活動。為了給家長和孩子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和釋放情緒的空間,醫院專門在病房建立了宣傳墻,兒童繪畫小組和手工制作小組每一期的優秀作品都可以在宣傳墻上展示。同時,鼓勵家長寫下心愿,貼在心愿欄內,成為家長釋放情緒、期待美好的窗口。
醫院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健康宣教活動,醫務社工和護士一起深入病房,現場教學演示,指導新手媽媽們學會專業的唇腭裂患兒術后護理、喂養指導及口腔保健知識,教會小患兒正確刷牙和口腔護理,小病房變成了醫患交流互動的溫馨小課堂。
提供出院后指導和幫助
建立一對一指導關系
江泳表示,針對需要持續幫助的患兒和家長,出院前,醫務社工與家長添加微信保持聯系,建立一對一指導關系,持續開展心理支持;邀請本院職工作為志愿者,為患兒家庭提供專業的術后康復指導;必要時還對接社會資源給予更多幫助。
江泳說,此前醫院曾收治一位腭裂小患兒,因家住外地且經濟困難,術后無法來醫院進行語音康復訓練。如果患兒術后沒有得到很好的語言康復,仍然不能正常說話,長大后將更加自卑,甚至無法融入社會。對此,醫務社工積極聯系了醫院的退休語音訓練師,作為志愿者為其進行一年的線上指導,還經常打電話鼓勵患兒多張嘴說話,多和小朋友交流。目前,患兒已經學會了多個音節的正確發音,性格也開朗了很多。家長對醫院充滿了感激,先后多次打電話表示感謝,當地殘聯也寄來感謝信表達謝意。
鏈接更多社會資源
更好服務家長和患兒
豐富的社會資源也被持續引入,幫助唇腭裂患兒和家長。例如,邀請北大心理系教授開展唇腭裂患兒及家庭心理支持相關專題講座;招募北大各院校大學生作為志愿者,深入臨床組織和參與各項小組活動,有效緩解患兒和家長住院期間的緊張和不適;與公益基金會合作,幫助出生六個月以內的唇腭裂新生兒家長免費領取唇腭裂知識手冊和唇腭裂專用奶瓶,盡可能為家長提供更多幫助。
江泳表示,下一步,北大口腔醫院將在深化“唇腭裂患兒及家庭社會工作模式”基礎上,立足患者及家屬需求,不斷拓展醫務社工服務領域,持續提升口腔醫學人文,真正讓看病更加舒適、讓醫學更有溫度。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編輯/彭小菲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黑芝麻獲6家機構調研:隨著未來公司新能源項目建成投產,將形成大健康食品和儲能電池雙主業的經營格局,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經營規模和盈利能力(附調研問答)
黑芝麻8月28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3年8月27日接受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