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期食品是“真劃算”還是“易踩坑”
5毛錢一瓶的碳酸飲料、8元錢3包的螺螄粉、9.9元50包的棗夾核桃……臨期食品由于價格便宜,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歡迎。除了傳統的夜間促銷、設置臨期食品專區之外,為了吸引年輕群體的目光,近年來部分商家還推出了“臨期盲盒”,有人覺得這是低價撿漏,但也有人不幸踩雷。購買臨期食品到底是“真劃算”還是“易踩坑”,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臨期食品線上線下熱銷
“鹵水鵝肝、撈汁八爪魚、熟醉蟹、涼皮、全麥三明治、活切梭子蟹肉通通五折……”前天(8月21日)晚上8點半,記者走進工業園區泉屋超市,發現熟食區、甜品區、鮮肉區正開啟打折促銷模式,眾多當天生產、最佳有效期為當天食用的鹵菜、蛋糕,被銷售員貼上了5折至7折售賣的標簽,而不少當天沒賣完的盒裝鮮肉,也被貼上了7折至8折處理的標簽?!昂⒆訍鄢缘恼諢u排卷白天賣20塊,晚上只賣10塊,多劃算!”帶著孫子前來“掃貨”的孫阿姨夫婦表示,他們經常會利用晚上散步的時間到超市逛逛,如果遇到劃算愛吃的打折食品,就會買幾樣帶回去。
走進山姆、泉屋、盒馬鮮生等超市,消費者還可以看到臨期食品售賣專區。記者來到位于工業園區的山姆超市,在一樓看到了臨近保質期商品專區,三層貨架上擺滿了打折處理的商品。店內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會定期對售賣的食品進行檢查,同時將臨近保質期3個月左右的商品單獨拿出來,放在該區域陳列出售。除了臨期食品,一些準備下架處理的商品也會被陳列在該區域出售,比如一款名為“凍干脆葡萄干”的產品,為去年12月生產的,明年6月才會過期,但由于超市今后將不再銷售該產品,因此也被拿到了臨保區,降價銷售。
與此同時,記者在泉屋超市也看到了“臨期處理商品專區”。晚上9點多,一名剛下班的超市工作人員正在該區域挑選糧油食品。“商品原價多少錢、現價多少錢,標簽上都寫得清清楚楚,很多商品日期還比較新鮮,但價格卻便宜很多,我們超市員工也經常來這個區域買點東西。”該工作人員說。
此外,不少商家還推出了“剩菜盲盒”。市民方女士上周在惜食魔法袋平臺花費11.9元購買了一個可絲面包盲盒套餐,她按照商家規定的取餐時間,于晚上7點半到金雞湖店內取餐,令她驚喜的是,這次她收到了兩袋吐司面包、一個甜甜圈?!吧洗挝屹I到了幾個咸面包,由于不合口味,最后都扔掉了。這次太劃算了,一袋吐司面包不到的價格,買到了這么多愛吃的東西?!狈脚空f。
而在線上各平臺,售賣臨期食品的商家眾多,一些商家更是開啟了臨期食品直播。在電商平臺,一個名為零食批發中心的臨期食品網店,每晚都會通過直播來售賣店內食品,每場直播都能吸引近萬人觀看。由于價格便宜,不少網友紛紛下單購買飲料、方便面、堅果等零食。該店銷售量第一的白象方便面已經售出6萬多件,收到了超5萬多條評論。
消費者希望獲得知情權
“我并不排斥臨期食品,我覺得臨期食品并不等于殘次品,自己逛超市時也經常會看看特價區、臨期產品區。買一些新鮮度尚可的臨期食品,可以明顯降低生活成本。”前天在山姆超市臨期區挑選產品的市民鐘女士說,她經常能淘到一些離保質期還有三四個月的知名品牌臨期商品,價格比正期產品便宜了一大半,這讓她覺得這很劃算。“比如這款阿拉比卡咖啡豆,為今年3月份生產的,價格就便宜好多,而且到年底才會過期,還有將近四個月。回到家后我會盡快喝完這些咖啡,我覺得它們和正常產品沒有什么區別?!辩娕空f。
“我偶爾會在盒馬鮮生等超市購買少量的臨期食品。”市民鐘先生表示,他在購買食品時,通常會查看商品的生產日期,他發現部分超市售賣的一些食品明明已經臨近保質期了,但卻沒有任何標識,這讓他有一種受到欺騙的感覺。鐘先生表示,他不會刻意去購買臨期產品,除非這些產品質量有保障,價格也足夠便宜。他認為,消費者對于臨近保質期產品應該享有知情權,因此他希望商家能定期檢查食品生產日期,及時為臨期食品,尤其是保質期較短的臨期食品貼上明確的標識,以方便消費者辨別。
上海市錦天城(蘇州)律師事務所的姚丹介紹,臨期食品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商家售賣臨期食品并不違法、違規,只要商品沒有過保質期,就可以正常售賣。與此同時,商家對保質期內的產品有自主定價權,他們可以根據商品的供應量、是否臨期等因素來自主定價,或者按照正常價格售賣。
“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上對臨期食品的銷售和利用有特別要求,商家應該對臨期食品作特別標識或者集中陳列出售?!币Φそ榻B,根據《反食品浪費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識或者集中陳列出售。而近年來,多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均發布臨近保質期食品銷售利用的相關文件,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做出醒目提示。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對商場超市、生鮮超市、社區、學校食堂發布了臨期食品優化利用指引,對反食品浪費和優化臨期食品利用,提供了相關行政指導。
蘇州專家教您這樣選購
“臨期食品還在保質期內,屬于安全食品。但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隨著保質期臨近,其營養成分也會發生變化,肯定比不上新鮮的食品。”蘇州市立醫院本部營養科主任張建偉介紹,提到食品保質期,離不開“保存期限”和“貯存條件”兩個因素。消費者應該嚴格按照食品標簽中標注的常溫、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說明,來儲存食品。如果產品實際貯存條件與標簽標注不符,也可能會造成食品保質期縮短,甚至發生變質的情況。比如放久了的餅干可能會變潮,從而滋生細菌;堅果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長時間存放或儲存不當會產生酸敗現象等。
那么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張建偉提醒,消費者應盡量到正規超市購買,購買前應檢查包裝是否完整,確保無破損、無脹袋、無漏氣等現象,同時應留意貯存條件,若發現需要冷藏或冷凍的臨期食品被放置于常溫中,則不要購買。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后,應在保質期前盡快食用,不要因貪圖便宜而購買過多臨期食品,以免來不及食用而造成浪費。
同時,張建偉提醒市民,一些食品即使在保質期內,也可能會因包裝破損或儲存不當而出現變質,因此市民在購買前應認真檢查包裝完整性,如發現食品包裝出現破損、罐裝食品出現膨脹等情況,或購買使用時發現食物的色、香、味、口感出現了異常,則不要食用。(記者 李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