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不斷創新生態環保管理機制豐富治污減污手段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8日訊 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安丘分局聚焦推動職能部門落實生態環保工作職責,不斷創新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加快構建環境治理體系,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安丘市生態環境形勢保持穩定,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建立水質分段考核機制,強化流域整治。安丘市境內有大小河流48條、水庫102座,流域面積大,流經鄉鎮多。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安丘分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研究制定“環境質量改善”工作考核指標細則,建立了水質分段考核機制。在安丘市主要河流設置鄉鎮出入境水質考核斷面34個,屬地鎮街區對轄區內入境斷面至出境斷面河流水質情況進行監督負責,將達標水質交給下游,壓實“分段責任制”。水利、農業、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配合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濰坊市安丘生態環境監控中心負責每周取樣監測一次,分析總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指標達標情況,并作為鄉鎮日常記賬考核依據。今年1-6月份,市控以上重點河流水質指數5.65,居濰坊市8縣市第3位;水質優良率85.71%,居濰坊8縣市第2位;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水減排任務。
建立大氣日常管控機制,保障空氣質量。一方面實行日通報制度。每日推行三告知,即每日質量告知、每日預測告知、每日措施告知。另一方面,建立問題閉環管理機制,制發《安丘市大氣污染管控工作機制(試行)》,形成“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反饋整改情況—復查問題”的閉環管理機制。今年以來,已告知507次;開展網格式巡查,發現并解決問題209個;完成玻璃鋼、加油站等4個行業監督幫扶,共幫扶指導293家,整改問題428個。今年1-6月份,優良天數127天、居16縣市區第1位,改善率排名16縣市區第1位。
建立績效付費機制,推進農村治理。在濰坊市率先建立成體系的農村生活污水運維管護機制,制發《安丘市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方案》,明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收集拉運運行維護績效付費考核細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縣、鄉兩級各承擔50%。根據考核情況兌現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維費,采取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運作方式,實現設施完好、運行正常、管理規范、水質達標的目標。目前,安丘市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454個,建有污水收集池738處、污水處理設施15處,預計每年運維費用約600萬元。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安丘融媒 劉海洋 通訊員 王濤 王曉川 濰坊報道
關鍵詞: